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S

求是:航天精神助推航天梦

发布时间:2015-02-02 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神舟十号任务团队代表时指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航天精神就是建设航天强国、实现航天梦的崇高精神力量。

  一、航天精神推动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发展

  在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中国航天人不仅取得了以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伟大成就,也孕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以下统称“航天精神”)。广大航天工作者坚持以国为重、诚信为本、敬业奉献、团结协作,用智慧和汗水实现了我国航天史上一个个奇迹。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封锁和挑衅,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做出了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的战略决策。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以钱学森、任新民等为代表的老一辈航天人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国投身航天事业。创建之初,国家科技基础薄弱、条件简陋,又面临西方的技术封锁、苏联中止援助等困难,我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刻苦攻关。老一辈航天人提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一切困难,为国争光”的口号,他们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攻克了一大批关键技术,相继实现了中近程地地导弹、“两弹结合”、人造地球卫星等多个划时代的壮举,打破了美苏等大国对航天尖端技术的垄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遥感卫星多次发射、回收成功;远程火箭向南太平洋发射成功;一箭三星发射成功;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静止通信卫星发射、定点成功;掌握了运载火箭捆绑技术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发射技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军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我国航天技术在许多重要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科研生产体系。支撑并推动着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动力是什么?那就是航天人在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的航天精神。上个世纪80年代,航天工业部党组把航天精神概括为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1999年,中央在表彰为“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23名科技专家时,将研制历程中孕育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概括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科技与高技术产业日益成为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成为一个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992年9月21日,中央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这是有史以来国家科技含量最高、综合性最强、风险也最大的跨世纪工程。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试验飞船首次发射成功,并于次日安全返回;2003年,神舟五号实现载人首飞。在这么短的时间,圆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靠的又是什么?靠的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可以看出,航天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和航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实践性,反映了不同时期航天工作者的精神风貌,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二、航天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当前,全党全社会都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航天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关系?简单地说,航天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内在统一、根本一致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航天领域的具体体现。

  航天精神彰显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精神。对于航天人来说,祖国的需要就是人生的选择。航天人始终以献身航天、科技报国为己任,把强烈的爱国情怀体现在岗位上,落实在行动中。在他们当中,有新中国成立后,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历经万难,辗转回国,投身新中国建设的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有造了一辈子中国“星”,先后主持北斗导航、月球探测等航天重大工程建设,在耄耋之年依然坚守航天第一线的孙家栋;有潜心钻研技术,夜以继日,埋头不息,最终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的技术带头人罗健夫;有在火箭发射出现故障的危急关头,将生死置之度外,两次冲进残存剧毒燃料的火箭贮箱排除故障、最后壮烈牺牲的技术工人魏文举。正是这样一批人前赴后继,舍家为国,用生命诠释着爱国精神。如今,“以国为重”、“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已成为航天精神的价值核心,成为每一位航天人的行动标尺。

  航天精神彰显了立足岗位、追求卓越的敬业精神。敬业是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航天事业之所以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就是因为航天人始终把履行职责作为崇高使命,扎扎实实工作,默默无闻奉献。主要表现在:一是自信自强的精神追求。航天事业起步时,有人讥笑中国:“中国人穷得连裤子都穿不上,还搞导弹!”航天人“人穷志不短”,鼓足干劲,加班加点。针对技术瓶颈,大家找准定位,像剥竹笋一样,一层一层地分析问题、研究机理、吃透规律,通过优化设计、性能试车和仿真试验等方式,反复验证和改进,硬是靠自己的双手把导弹研制了出来。二是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我们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定航天事业发展规划,在量力而行中努力奋斗,在打好基础、循序渐进中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使中国航天真正做到了“少花钱、办大事”。三是百折不挠的坚强毅力。作为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航天型号研制具有高风险性和挑战性。对航天人来说,成功是一种考验,失败更是一种考验。历史一再告诉我们,“退”是没有出路的,“怯”是难尝胜果的,惟有大付出,才有大收获,惟有大境界,才有大成就。真正的失败是败而失志、一蹶不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次次成功都来自从失败中奋起、在逆境中前行。四是超越进取的创新意识。创新是航天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文化的因子渗透在航天事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

  航天精神彰显了严慎细实、以质取信的诚信精神。作为航天企业,诚实劳动、信守承诺、打造高品质的航天产品是我们履行神圣职责、赢得市场的安身立命之本。这种诚信精神体现了航天人尊重科学规律、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职业行为,是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的具体体现,是航天产品高质量、高可靠的有力保证。经过多年实践,航天事业积淀了深厚的质量文化底蕴,它融合了航天人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无形资产。集团公司把诚信建设与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相挂钩,实施“零缺陷”质量管理,不仅追求最终产品的“零缺陷”,更追求第一次就达到“零缺陷”;坚持预防为主,确立了“三不带”原则(不带故障出厂、不带疑点转场、不带隐患上天),认真开展“双想”(质量回想、事故预想)活动,查漏补缺,消除隐患;推行以“质量是政治、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为核心的质量文化,以诚实守信的态度来追求产品高质量、管理高效率、发展高效益。

  航天精神彰显了团结协作、同舟共济的友善精神。航天工程是规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涉及的科学领域广泛,参与单位和人员众多。以载人航天工程为例,工程涉及众多技术领域,全国数千个单位、十几万科技大军参与其中。只有团结协作、同舟共济,才能将最优势的力量、最宝贵的资源凝聚在一起。在航天事业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和重大转折关头,航天人都提倡讲大局、讲原则、讲风格、讲团结,提倡互谅互让、主动支援、主动担责,引导科研人员牢固树立整体观念、全局观念和“一盘棋”思想,培育形成了完备的系统工程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正是依靠团结协作、同舟共济精神,我们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一代人干成了几代人的事”的壮举。

  三、航天精神是建设航天强国的不竭动力

  在航天精神的推动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与航天强国相比,我们还有一定的差距。圆航天梦,我们仍然必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航天精神,培育航天文化,以实际行动肩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

  坚定政治信念,强化责任担当。航天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航天梦是党和国家赋予航天人的历史责任。当前,我国航天事业正处于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航天强国,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创人类航天文明、铸民族科技丰碑”为己任,不断攀登航天科技高峰,努力构筑以洲际战略核导弹为标志的国家战略安全基石,圆满完成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第二代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切实提升我国的国防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我们的力量。

  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要秉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追求,抢占航天和国防武器装备战略发展的制高点,推动航天技术及服务产业可持续发展,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要坚持自主创新的战略基点,密切跟踪世界航天发展的最前沿,加快航天装备建设和技术研发,通过搭建平台、加大投入、充实力量、制度激励等措施,全面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形成强大的核心技术优势和独立自主的发展实力,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坚持走军民融合的发展道路,在深空探测、载人登月、重型运载火箭等重大专项的后续立项论证中,突出项目部署对国家长远发展和航天强国建设的重大意义。

  培育航天文化,凝聚实现航天梦的精神动力。航天精神和航天文化是建设航天强国的动力源泉。实现航天梦,必须继承和弘扬航天精神,大力建设富有时代性和生命力的航天文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必须充分发挥航天文化的战略引领作用,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使航天文化融入战略制定、实施的全过程,体现到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国际化发展、兼并重组等各项工作之中,真正激发改革创新的活力和激情;必须推动航天文化建设与航天工程实践深度融合,积极推动质量、成本、创新等专项文化的建设与落地,形成既有顶层牵引又有行业特色的职能应用文化系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提供丰厚的文化土壤,进一步筑牢航天事业发展的精神基础。

  (本文章摘自2015年第3期《求是》,作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