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S

经济日报:青岛做好改革“加减法”激发国企活力

发布时间:2016-04-28 来源:

本报讯 记者刘成报道:2015年,海信集团和青岛啤酒分别以2370万美元和8.23亿元,收购了外资企业,但并不经过青岛国资委审批。“国资委不审批是因为权力下放了。我们从2013年起,把出资人审批权下放了三分之二,这种投资类的重大事项决策,基本都让企业自己说了算。”青岛市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简政放权只是青岛国企改革的缩影。近年来,青岛市围绕激发企业活力和增强企业发展动力,通过放管结合、全程服务、有进有退、混合经营等多种措施,增强了国企发展动力,激发了活力。2015年,青岛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位,实现利润居第三位。

“改革中,除了简政放权,我们还确立了服务理念: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企业。”青岛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大事难事,青岛国资委实行班子成员项目管理制,直接抓落实。近年来,仅信访稳定方面,就多方筹措资金6.3亿元,帮助企业解决了十几年来遗留的22个群访案件,涉及职工2万人,国有企业信访量由超过全市一半下降到占4%左右,为国企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当然,不当‘婆婆’了,强调服务了,并不等于不监管了,我们通过事前立规、事中监督、事后评估,形成了国资监管闭环。”

“为了增强国企的发展动力,改革中,我们通过有进有退、优化布局结构,逐步将更多的国有资本集中到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退出不具备竞争优势的行业。”青岛市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按照成熟一个、消化一个的原则,通过取消原有市直建制、资产划转或托管的方式,推动国有资本从纺织、机械、一轻、二轻、外贸等5个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传统行业有序稳妥退出。推动国有资本进入现代旅游、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现代传媒和现代海洋5个新兴产业,并争取在每个新兴领域中都建设一个具有良好美誉度、知名度的上市公司。

而对于竞争类企业,通过“转、调、创”瞄准世界一流,让优质资源向优秀企业家集中,提高企业竞争力。目前,青岛市在电子家电、啤酒饮料、海港空港等领域,着力打造了10个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企业集团。对于功能类企业,遵循全域统筹的工作思路,匹配城市发展战略,按照“国有资本控股集团+上市公司”的模式,围绕“科技创新+金融+物业”组织运营、增强实力,理顺体制机制,打造了基础设施、供排水务、清洁能源等十大城市运营平台。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激发国企活力的重点。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领域,青岛也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道路。他们把企业上市作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的重要形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青岛港上市过程中,引进了5家包括外资、社会资本在内的投资者,组建了混合所有制的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6月3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成为H股上市公司,大大激发了青岛港的活力。

目前,混合所有制已经成为青岛市国有企业的重要组织形式,竞争类企业的二、三级公司90%实现了混合所有制;功能类、公共服务类企业的二、三级公司,除政府项目及公益服务类公司外,其他的70%已经转为混合所有制的经营平台。

  本文章摘自《经济日报》。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