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KONG SPORTS

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发布时间:2017-12-14 来源:光明网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做了进一步强调。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突破我国经济发展瓶颈、实现我国经济向更高形态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创新,而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就是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力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发展方向,建立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砥砺奋进,在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央企已成国家科技创新主力军

目前数据表明,全国企业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占到77%,而中央企业研发投入又超过了全国研发投入总额的四分之一。在国家科技奖励中,中央企业获得科技奖项占获奖总数的1/3以上。中央企业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企业认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加大原始创新、自主创新、协同创新的力度,持续提高研发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和研发平台建设,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绩。

一是涌现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性的重大科技成果。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高速铁路、特高压输变电、移动通讯,还有已经下水的国产航母和实现首飞的国产大飞机等,都是具有标志性的世界水平。

二是有一大批具有前瞻性、突破性的科技创新引领了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如港珠澳大桥、“蓝鲸1号”深海钻井平台、北斗系统等运用了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同时在页岩油气资源开发、可燃冰开采、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等方面的前瞻性开发布局,新一代核反应堆、新型运载火箭、大型运输机等成果,都有效带动了相关产业向产业链的高端的转移。

三是一大批“双创”平台带动了社会创新。中央企业已经搭建了各类“双创”平台500多个,比较突出的是工业互联网,包括航天云网、中航爱创客、欧冶云商、熠星大赛为代表的一大批成果,有效汇集了社会创新资源,带动了社会的创新,真正起到了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总体带动了社会就业超过600万人,汇集社会创新资源、人才资源以及基金,共同为“双创”平台,为社会“双创”,中央企业起到了带动的作用。

四是中央企业已经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骨干力量。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16年底,中央企业拥有科技工作人员156.6万人,两院院士226名,其中中央企业拥有工程院院士189人,占全国的22.8%。科技投入不断增长。2016年,中央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近4000亿元,同比增长3.93%,相当于全国研发经费的25.4%。研发经费占营业总收入比2015年提高0.02个百分点。五年来中央企业研发经费累计投入1.7万亿元,相当于全国研发经费的1/4;研发投入强度(研发经费占营业总收入比重)约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8倍。拥有国内外研发机构总计3100多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超过630个;2012-2016年央企累积有效专利48万余项;中央企业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占到了获奖总数的1/3,在特等奖和一等奖占比更高。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共计424项,约占同类奖项总数的1/3,其中获得全部14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的12项。

航空航天科技创新事业快速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创新驱动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引领下,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航空方面,C919大型客机成功实现首飞,开启中国民航新时代,中俄远程宽体客机项目合资公司挂牌成立,项目研制正式启动;航天方面,从“长征七号”到“长征五号”,中国运载火箭成功升级换代,“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汇对接,擎起迈向航天强国的中国力量。

民用飞机产业竞争力提升。ARJ21-700新支线飞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短航程新型涡扇支线飞机。ARJ21飞机投入商业运营,标志着我国航线上首次拥有了自己的喷气式支线客机,在我国航线上现有的2900多架飞机中,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标志着我国走完了喷气式支线客机设计、试制、试验、试飞、取证、生产、交付、运营全过程,我国具备了喷气式支线客机的研制能力和适航审定能力。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客机。2017年5月5日,C919大型客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成功首飞,这是中华民族百年“大飞机梦”的历史性突破,它意味着我国具备了研制一款现代干线飞机的核心能力。这是我国航空工业的重大历史性突破,也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中俄远程宽体客机项目研制工作也已经启动,中俄将打造一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远程宽体客机,满足两国以及国际市场对远程宽体客机的需求,带动两国经济和科技发展,完善公司民机产品谱系。

运载火箭规模实现新跨越。长征五号作为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里程碑工程,是我国全新研制的一型大推力、高可靠、无毒无污染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也是我国起飞规模最大、运载能力最大、技术跨度最大的一型运载火箭,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长征五号首次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使我国运载火箭的规模实现了从中型到大型的跨越,进入空间能力提升了两倍多。我国成为包括美国和俄罗斯在内的世界主流火箭阵营的一员。

太空对接升级。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二号首次与货运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也是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在四次保驾“神舟”与“天宫”对接后,升级换代后的二代产品再次护航。天舟一号上的微波雷达相比第一代功勋雷达进行了一系列优化设计,体积、重量减少一半,功耗减小三分之一。交会对接的圆满成功,进一步证明了微波雷达搜索空域大、捕获时间短、测量功能全、测量精度高等技术优势。

重型装备制造业科技创新快速发展

全球首台永磁电机驱动盾构机在中国问世,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C3 列控系统成功开发,世界上最长的沙漠戈壁高速公路建设画上句号,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复兴号驶出“中国速度”,中国重型装备技术水平已经由跟踪为主步入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崭新阶段。

以国产化为目标,中央企业成功打造了掘进机、特种装备、轨道设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研制开发一大批具有原创性、创新性、战略性、颠覆性的国内和全球首台套产品,如煤矿斜井双模式TBM、全球首台永磁电机驱动盾构机、全球首台护盾式掘锚机等相继问世,其中国产盾构机首次批量出口俄罗斯等发达国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为世界、为中国填补了产业空白。由我国自主研制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8英寸IGBT芯片成功下线,预示着高铁拥有了第一颗“中国心”。自主开发的高速列车永磁同步牵引系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高铁永磁牵引系统技术的国家之一。

全球第一条热带地区环岛高铁——海南环岛高铁全线贯通。自成功运营以来,海南西环铁路在环保选线、防台风、防高温高湿、防侵蚀、防雷击等多个方面为中国热带高铁设计积累宝贵经验,也为东南亚乃至全球热带海洋气候建设运营高铁提供了范本。京新高速公路临白段(阿盟境内)工程项目交工验收,这也预示穿越世界上最长的沙漠戈壁高速公路建设圆满画上了句号。

在海外,中国和印尼正式签署雅万高铁项目。此项目是中国高速铁路从技术标准、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制造,到物资供应、运营管理和人才培训等全方位整体走出去的“第一单”,具有历史性意义。也因为中国,非洲终结了电气化铁路为零的旧时代。亚吉铁路是非洲第一条跨国电气化铁路和最长距离的电气化铁路,也是中国企业在非洲建成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一次次从零到一,国有企业依托重大装备技术创新不断刷新着历史记录。

水上交通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快速发展

央企通过科技创新,掌握了航道疏浚、深水港建设等方面的成套技术,为“一带一路”倡议下海外交通基础设施市场的开拓打下了坚实基础。

长江口疏浚。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水运工程,也是世界上巨型复杂河口航道治理的成功典范。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的建成,将进一步加快长江“黄金水道”向内河的延伸。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形成的“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成套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创新成果还迅速应用到上海洋山深水港、黄骅港外航道、杭州湾大桥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通过科技创新让疏浚业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行业,实现了疏浚技术和设备迅速发展,疏浚信息技术得到长足进步。

深水建港。上海港洋山港区是中国第一座海岛型深水集装箱港区,也是上海港的核心组成部分,集装箱吞吐量占比上海港40%以上,是上海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支撑点,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自动集装箱码头。建成后的洋山深水港四期工程将全面实现港口“智能装卸”、“零排放”和“无人码头”,不仅能有效减少人工操作的失误率,较传统码头更为安全、高效、和可靠。港区内集装箱的装卸、调运、运输等环节均采用无人工操控的自动化运作。

海洋事业科技创新快速发展

近年来,国有企业扎根广袤的“蓝色国土”,瞄准技术瓶颈和产业转化短板迎头赶超,相继耕耘出“海洋石油981”、智能船舶“I-Dolphin”、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等一批科研硕果,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潜力不断激发。

为适应发展深水油气的需要,加强深水装备及技术能力的建设,我国首次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正式建成。最大作业水深3000米,钻井深度可达10000米,代表了当今世界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的最高水平,填补了我国在深水钻井平台设备设计建造方面的空白。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载人深潜最大深度成功达到了7062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同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最大的国家,同时涌现出“潜龙”号系列AUV、“海龙”号ROV、“海马”号ROV等一大批深海探测装备。国企围绕海水高效利用、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等取得的可喜成绩,不断使海洋经济从设想变为现实。2017年7月9日,位于我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下称可燃冰)试采现场正式关井。取得持续采气时间最长、采量最大、气流稳定、环境安全等多项重大突破,还创造了采气时间和采气总量两项世界纪录。

港珠澳大桥这项“世界工程奇迹”,是在50米海底、数万吨水压下,由33根180米长、重7.4万吨巨龙般的沉管组成的海底隧道,与东西两座海上人工岛,沟通起这个世界最大的跨海集群工程。

信息技术创新快速发展

当前,中国的光缆线路总长已达3041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其中有60%都是最近五年铺设的。当前,中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4G网络,竖起299万个基站,拥有8.9亿用户。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已经有7.5亿人,比2012年增长超过了30%,全球第一。在经历了移动通信领域“2G追赶,3G突破,4G并进”等阶段之后,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中央企业正在酝酿着一出更加精彩的“引领”大戏,5G 有望2020 年正式商用。

除了5G,近年来,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络购物方兴未艾,在这些新事物背后,离不开卫星导航系统、移动通讯系统和大数据的运用,其中的关键技术很多都是由中央企业参与研制的。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让互联网发展成果融进百姓的笑容,让中国先进的技术服务世界。当前,中央企业正在以“中国网”的形式编织着中国梦,靠着持续不断的努力,向着惠及更多人的方向努力前进。

五年来,中央企业通过与砥砺奋进,通过一项项“圆梦工程”,加快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以实际行动来诠释中国梦,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以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为引领,中央企业的创新“领头羊”角色不断凸显。下一步,中央企业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推动中央企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以创新力量助推伟大的中国梦。

“十九大”后,央企如何科技创新?

必须转变发展理念,依靠科技创新促发展。

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围绕加快创新发展、激发创新活力、营造创新环境等环节,加快形成一整套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

二要加快中央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促进技术与资本结合。中央企业要深入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加大研发投入。目前,中央企业研发人员80.8万人,拥有国内研发机构3063个,其中国家级研发平台635个。但与国际先进水平比仍然不够。央企要加快技术创新,利用自身优势主动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国家级实验室与研究中心建设,在落实国家创新发展的同时,为企业提升科技水平和寻求新发展领域提供重要平台。目前,中央企业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蓬勃,已超过200支,募集资金总规模超过5000亿元,中央企业创新发展基金架构初步确立。今后要进一步注重优化,加快发展。

三要注重模式创新,搭建高水平双创平台。要推进“主辅分离”,积极利用社会组织和社会资源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构建社会化的创新平台;同时,加强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手段,推进决策科学化、研发社会化、生产响应化和市场一体化。目前,中央企业搭建各类高水平“双创”平台518个,其中包括互联网双创平台、产业孵化平台、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基金等,推动了中央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带动了全社会创新创业。今后要进一步扩展和深化。

四要强化制度创新,建立引导创新机制。调动科研人员攻克难关、创造技术积极性,积极探索从考核和薪酬分配安排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包括对国有科技型企业增加股权、分红权等中长期激励,建立科研成果转化以后的收益分成制度等。要加快在落实企业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经营者、职业经理人制度、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整体上市等领域开展试点,推进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企业运行与运营效率,为企业长期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除了科技创新,央企还应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全面创新和提升开放水平,切实提高经营的质量与效益,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要落实创新驱动,培育发展增量。不仅在技术产品方面要坚持自主创新,同时也积极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坚定实施国企改革,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市场化和创新基因,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要从管理创新入手,将企业真正放入到市场中,接受市场的历练。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民营资本等非公经济参与到国有企业中来,与国企经营管理形成新的权益制衡关系,有望激发央企国企的创新动能和发展活力。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国有资本投向优秀民营企业,拓宽央企投资渠道,实现国民共进的双向混合发展,在双方融合过程中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当前,还要坚决甩包袱,低效无效资产要通过各种方式去掉,把“现金为王”放在第一位,把降低负债水平作为工作重点,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和现金流管理工作,巩固资金链,保证现金流和利润来源。在此基础上,提高发展质量。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