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双碳”目标的六对关系

发布时间:2024-01-11 来源:宁夏日报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当前距离碳达峰目标已不足10年,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仅有30年左右,这意味着我国将以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形势、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体量,完成碳排放全球最短时间降速、全球最高强度降幅,全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将产生重要变化。对此,必须多措并举、统筹兼顾,注意正确认识和把握六对关系。

目标与行动的关系

当前,“双碳”工作深入推进,但一些地方、行业和企业工作着力点出现偏移,一类是“一刀切”,热衷追求减排数字,影响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另一类则是“碳冲锋”,违规上马“两高”项目,试图在碳达峰前尽可能多排一点。这些现象本质上是没有从全局高度客观、完整认识“双碳”目标,进而导致行动上的跑偏走样。

我区出台碳达峰实施方案,部署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十五五”时期、“十六五”时期三个阶段的目标任务。认识和把握好目标与行动的关系,要充分考虑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产业结构升级趋势、能源资源需求态势,根据总目标确定不同行业、地区、领域达峰时间,逐次制定路线图和具体举措。工作中要同时注意避免高位达峰,为实现碳中和打下良好基础。

结构与技术的关系

我国是能耗大国,能源结构以化石能源为主。如果能源结构调整慢,那么碳排放相对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就会高,这种情况下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路径是增加新兴产业产值。如果能源结构改变快,那么传统产业面临的能源结构调整压力大、经济代价高,因此主要路径是加快新能源技术突破,降低其使用成本。总的看,技术革新虽然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但清洁化和低碳化的趋势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不会发生改变。目前我们正处在能源技术革命的前夜,一旦取得突破,实现“双碳”目标将呈现全新的面貌。

近年来,宁夏高水平推进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建设,新能源发展规模持续扩大,业态模式多元发展,绿氢产业雏形显露,新能源产业链不断优化完善。认识和把握好结构与技术的关系,要把调整能源结构放在重要位置,积极研究新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负排放技术,力争以技术上的先进性获得产业上的主导权。谁在技术上走在前面,谁将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积极看待这个问题。

发展与减排的关系

碳达峰碳中和既是气候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碳减排需要考虑经济发展、能源安全、社会民生等诸多因素。

对宁夏来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最突出的矛盾,特别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偏重、质量效益偏低、环境容量和资源约束偏紧仍是最现实的问题。认识和把握好发展与减排的关系,必须深刻理解减排不是减生产力,没有经济体量和物质基础就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要坚持在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基础上,推动能耗“双控”逐步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推进减排与区域发展协调。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实现由高碳向零碳的动态迭代,将带来生产与消费系统相关资源的重新配置。根据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经验,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将会成为国家碳排放的重要增长极。在我国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大背景下,做好消费减碳具有重大意义。

“双碳”目标和“双碳”行动本质上是新增的对消费行为的外在约束。认识和把握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既要确保国民经济安全,也要重视在消费端发力,总的方针是鼓励消费、反对浪费。要深入推进绿色低碳生活,建立健全资源性产品收费机制,用价格杠杆调控奢靡铺张、餐饮浪费等不合理生活消费方式。“宁夏碳普惠”平台是落实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的一项创新性举措,要加大推广使用,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的社会生活新风尚。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本质是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宁夏是西部地区首个出台“双碳”实施意见的省份,提出14个方面41条任务措施,特别强调在完善政策体系中实现“控碳”。认识和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降低全社会的减排成本。其一,政府财政资金应主要投入在核心技术突破、示范引领带动上,加快解决市场无法有效解决的问题。其二,要健全市场化价格政策,完善财税、价格、投资、金融政策和碳定价机制,促进高排放行业率先达峰。

国际与国内的关系

越来越多的国家积极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但区别与对等、目标与任务等分歧仍然广泛存在,凸显出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复杂性、严峻性。

认识和把握好国际与国内的关系,要辩证看待国际斗争与合作。在斗争方面,发达国家通过设置市场壁垒、征收碳关税等手段,不断保持自身的领先优势,对此,必须坚决落实“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安排。合作方面,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单独面对全球气候挑战,必须坚定推进国际合作。同时,还要注重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这不仅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更是着眼全球格局的中国担当。

作者:王振华 中共福建省委平潭综合实验区工作委员会党校

相关信息